【调研】走近非遗——领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之魅力

发布者:j9九游会登录网址发布时间:2021-05-02浏览次数:57

金陵刻经处,了解的人或许并不多,梁启超曾说:“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伏流’”。那么,金陵刻经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场所?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中国传统印刷技艺的进一步认识,本学期《印刷与纸张工艺》课程,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肖扬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金陵刻经处进行校外实践调研活动。金陵刻经处是海内外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创办,历经风雨,慧灯不熄,现刻经处是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的佛教文化机构,是全国佛教学研究的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特地邀请金陵刻经处非遗传承人王康老师,他向我们介绍了线装古籍书的整体制作工序流程,它由三个环节组成:一、刻版,包括写样、上样、雕刻等工序;二、印刷,包括放版、刷墨、复纸、压擦、揭纸等工序;三、装订,包括分页、折页、撮齐、捆扎压实、数书、齐栏、串纸捻、贴封面封底、配书、切书、打装订眼、帖书名签条等工序。

“金陵刻经”选本精严,版式疏朗,刻印考究,纸墨精良,适宜读诵、收藏、供养,受到各方赞誉,特称为“金陵本”。

期间,学生们积极向王康老师提问,认真观摩,气氛热烈。

图为“金陵本”

图为现场雕刻

图为正在刷墨

图为同学们观摩“金陵本”

接着王康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经版楼,现藏经版125318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 在藏馆内,王康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金陵刻经处的“镇处之宝”——18块佛像版。这是由杨仁山当时请著名的画家参照了《造像量度经》等有关方面的资料一一绘制,并由著名的刻工精心雕刻而成,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慈悲观音像》等。其中,一块《灵山法会图》的佛像版刻着97位神态各不相同的佛、菩萨、罗汉,刻工逼真精美,画面几无虚隙,但却层次分明,章法严整,尽展庄严慈悲的佛相,实在称得上巧夺天工。

图为王康老师给同学们讲解

图为王康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金陵刻经处受政府邀请,希望通过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制作一副以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的作品。我们也有幸参观了刻经处沈师傅制作的过程。

图为沈师傅制作过程

图为沈师傅给同学们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我们无法推断出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手工杰作花费了制作者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快节奏的时代下,已经很少会有人真正地去了解学习这样的技艺,但殊不知这才是一种更伟大的精神财富。

在本次的调研活动中,同学们对雕版印刷这一非遗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眼界,拓宽了专业视野。